近日,安徽诗人王长征中英双语诗集《小鸟坐禅》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由安徽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李云、阜阳市作家协会主席丁友星作序,国际当代华文诗歌研究会特约研究员陈绍梅翻译。这是王长征出版的第9部作品集。
作品简介中英双语诗集《小鸟坐禅》以“禅”入诗,观照中国山水与自然,追求心灵的自由与洒脱,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和独特的东方人文底蕴。本书通过中英对照的阅读方式呈现给读者,旨在打破语言障碍,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传播。目前,该诗集经安徽文艺出版社k8凯发ag直营的版权输出向多个国家推荐,已申报“丝路书香工程”,即将进军国际,后期将通过新闻报道、访谈、互动及上架、馆配等方式,进一步向海内外推广这部佳作。
安徽文艺出版社推出中英双语诗集《小鸟坐禅》对推动优秀文化“走出去”起到了一个示范作用,王长征是较为活跃的安徽籍诗人,近年来多次参加和组织跨地域性诗歌活动,先后出版中英、中俄双语诗集多部。中英双语诗集《小鸟坐禅》对向世界阐释推介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底色、理解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李云
青年诗人王长征一直是我关注的国内九〇后诗人中较有特质和诗品的诗人之一。他的诗风追求情感炽热和澄静的对峙冲突所产生的诗内质的突变,在观察日常中又细究其事物发生规律的内在矛盾撞击和消解后的和谐情感表达。日前,他寄我一卷名为《小鸟坐禅》的诗稿,翻阅研读之时,扑面而来的是檀香缕缕,经颂阵阵。我欣喜地发现他在诗写作上又有了新的尝试和探索,其诗有了别于其他九〇后诗人作品的面貌和气质。是的,他步入了以诗参禅、诗禅一味的诗境,在觉悟自性的过程中,让诗歌向“新禅诗体”融入和浸透。正因为他是以佛和儒两大学术为背景,并兼容先锋写作的机变,故而他的诗内涵上更为厚重,形式上更为机灵。
以诗参禅,或写禅诗,古往今来有许多巨匠大师为之,并得到诗禅双修,诗禅两圆满。白居易、周繇是这样,诗佛王维、诗僧寒山亦如此,苏曼殊是这样,周梦蝶、林清玄亦是这样的修行,当然还有梁实秋等。“暂借好诗消永夜,每逢佳处辄参禅。”诗与禅在古代文人和僧者那里是不可或缺的精神必需品。
“诗与禅,或者作诗与参禅的关系,是我国文学史、美学史、艺术史、思想史等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季羡林在《作诗与参禅》中如是说出其重要性。钱锺书也著书论之:“了悟以后,禅可不著言说,诗必托诸文字。”均强调诗禅双修的重要性。“以诗参禅”可能是诗人王长征在自己人生与现代诗写作中一个重要的自修。如果是这样,或者从这个角度去赏析他的《小鸟坐禅》,不妨也可以把“小鸟”直接理解为诗人王长征本体,那么再可以推导出小鸟坐禅即诗人王长征自己在参禅。他的参禅当然是为了觉悟,王长征在他的诗集《小鸟坐禅》中给我们清晰地勾画出了这几条觉悟的路线图。以下是我的试析:
一、以山水为参禅对象来求自我的觉悟
在诗集《小鸟坐禅》里,诗人写了二十多首与山水有关的诗,其中有《百丈崖》《峭壁上的杜鹃》《情人瀑》《秋浦河》《云顶山》等等,把山水和山水孕育的万物作为自己诗学具象思考物,从中发现它们生存的根本道理和它们对人类尤其对诗人本体的对应影响和观照反应,从而生出诗情,生发诗意之后的顿悟人生意义,这是诗人所追求的写作根本和生存根本。他在《深潭》一诗中写道:“我以卑微的身份,从这样特殊的视角/看到了大地之眸/对整个世界/充满了主人翁的一瞥。”从“深潭”延伸诗意的“大地之眸”,再上升到大地(主人翁)一瞥之“整个世界”,这时,他用仰视和俯视互相转变的手法让诗意充盈,并以“卑微”之我的“小”,反衬“整个世界”之“大”。在大小之间、俯瞰和仰望之间完成一个诗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宇宙观,也让读者看到他的情怀境界的转变,即“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三重境界之变。还有他的《叶片上山脉起伏》,从微小“叶脉”到自己的“掌纹”,再到大自然山川的多层空间的推导,找到个体人在自然中的位置和纠缠关系,继而升华到自己要把心灵寄托和交付给山水万物之间的情感和理念的诉求。而这样的情感又是现代人大多沉在心底最深处的情愫追求。他在《山间诗心》中已然表白道:“诗心即佛心/欣然下山去/轻轻唱着浅歌/天上落了一幕清洗荷花透亮的细雨。”他已表露了他的诗观,即诗心即佛心。在山水的面前,他意识到人的卑微和渺小,在《一块化石》中他写道:“我们不过是陆地上的过客/你却知道海洋的诞生。”“我们观察、瞻仰/惭愧于人类的渺小与无知/那些属于宇宙文明的秘密/全都凝固在这时光的阴影里。”在歌颂山水之永恒之时,他依旧没有忘记个体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他在《银杏树》中提醒自己“把一切都忘掉吧/但不要忘记少年出发时/心中那片芳春/野原上直逼人眼的葱绿”,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方为觉悟。塔拉·韦斯特弗说:“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山,王长征是鸟,自然有自己的圣山,他是有佛心的人,有佛心的人写诗,一定会写出世上最悲悯的诗。慧能曾云:“只有人才是有自性的,也就是有佛性的。”佛性与诗性皆归一途。
二、以怀古察今为宗旨来求自我的觉悟
怀古,是从已逝去的事理里认清本质,汲取得失教训,做到前事之鉴,以此规避今日所误;察今,是进一步把握今日之新变化、新问题症结所在,以此解决和处理好问题。当然,诗不是解决具体事物问题的钥匙,它的“无用之用”还是让人们有些觉醒,根本达到觉悟。王长征在怀古方面大多以古代的人物命运和历史事件为诗书写的切入点。他的《写给孝庄皇后》怜悯道:“如果做一个普通的平民/拥有朴素的爱情/生儿育女。”以及对孝庄皇后整个人生的惋惜。在《杜牧的马》一诗中,诗人写下没找到杜牧唐代的那只鞋子,“却找回自己”,抒发了对杜牧的雄姿英发人生的羡慕。在《李白的酒葫芦》一诗中拿李白的酒葫芦写出其“将进酒,杯莫停”的酣畅人生和诗人追求自由的志向情怀。他的《草原的性格》分明是写成吉思汗的性格:“直到一个叫成吉思汗的勇士为你洗头/将草原发丝拧成闪亮的箭/充满寒意/与敌人相争。”幽古思今,对于古人的功过成败,或礼赞颂扬,或批评鞭挞,表现了诗人最根本的知识分子的底线意识,不人云亦云。同时,他这些怀古之诗,又不是一般的对古人的生态记录和白描,而是注入自己的重新认识历史、重新认识古人的新的历史观,他的这些可归纳到“新古典主义诗歌”美学范畴,国内也有不少诗人在这块疆土上开拓,只是王长征走得更远,掘得更深。
思今或者说是对当下人与事发展的社会本质的思考,这样的诗,一般会流于口语,流于口水,流于琐屑的情感记录和一般情绪的发泄。王长征对日常生活有着不一般的审视和发现,有着不一般的诗歌呈现。他对“傍晚”有自己的书写:“我在诗歌的草原诵读天空的句子/干净而纯粹的风吹过/绿浪翻滚,陌生而冷酷。”(见《傍晚》)这个“傍晚”是他个人“干净”“陌生”“冷酷”的“傍晚”,三个关键词是他对个人傍晚感受的全部内核。他在《晨》中写出:“想变成一个干净透明的清晨/候在你的睫毛上/只为你夜间苏醒/头脑一片空白时/第一时间受到你的垂青。”由自然景变为心灵景,温馨而充满暖意和爱意,这就是他渴望的——晨。这里的“晨”是他需要的“干净透明”。就连他看“翠微亭”时都感慨道:“沉默是我的语言/通过鱼跃写诗。”(见《翠微亭》)这是他的有诗意的日常。他在《穿过隧道》中写道:“隧道多么黑暗多么阴凉/石多么坚硬,风多么迅疾。”“我看见一棵受苦的树/用密密麻麻扭曲的根,紧紧地抓着仅有的缝隙/好像随时可以把巨石的封锁撕开。”这可能是他对社会局部存在的一种发现和认识。此外,他还从日常取象,让具象生意境,这是成熟诗人的标志,比如他对“钥匙”具象的书写。钥匙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物件,它的延伸意义是囚禁、封锁和敞开、解放。这个具象被很多人写过,写得最好的莫过于梁小斌的《中国,我的钥匙丢了》。王长征的“钥匙”是“分明看见一把涕泪的钥匙/颤颤悠悠靠近一扇门/在都市的秋风中/迟迟没有打开”(见《隐约长号》)。他让长号之声转型为钥匙,从听觉变为视觉,为我们具体了声音的外象,生动又有美感和亲切感。
三、以对人生目的的审视为本体来觉悟
写诗的目的无非是发现自己的内心,发现他人的内心,认识自己的精神世界,认识他人思想和世界内部的秘密的过程,审视自己是最根本的,这也是王长征的《小鸟坐禅》的写作根本要义。他用众多的诗来阐释和抒发自己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审视和思考,而完成其顿悟。他在《审视自己》一诗中写得很明了:“我愿让自己/不断跳出自己。”“感受生命的核心本质/卑微与宽广的交替/粒子中的无限世界。”他立志要做一个“不断跳出自己”的人,即舍弃“旧我”,蜕变成“新我”。这种自我否定,自我更生,在扬弃和否定之否定哲学的上升变化过程,化蛹成蝶,涅槃重生,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值得倡导的积极人生观念。
面对厄运或低谷,他用诗作为振奋不屈的人生呐喊,他的诗歌也是人生抗争的檄文。《黄昏截句》中“涛声不倦的古峡/抱住一颗流浪的心/两间茅屋/徐徐从雨后长出”,此时的“两间茅屋”是流浪者的身体庇难所,更是精神寄托的家园。《鸟鸣》里他用叠词以及具象多变的技法写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意境:“让鸟鸣唤醒树林/结出更多的鸟鸣。”“让晨曦更像晨曦。”这里诗人对人生的看法是持着希望和祝愿的态度。他还在诗中不断提醒自己“脚下,万丈深渊”“稍一疏忽/便一失足成千古恨”,但他又“无视险境/脚步会更加稳健有力”(见《石壁栈道》),这是他面对厄运降临时谨慎而又坚定向前的人生观,在他的诗行里少有颓废,沮丧的“冷色调”和“灰色调”的情绪流露。在当下诗坛多沉闷愤懑、低落哀愁的诗风里,我们需要王长征这样的阳光、干净,言之有物,扎实的诗。
其实王长征还在以语词提炼术为技能来自我觉悟,这也是他以诗参禅的做法。比如《秋浦河》中“迎春花,这金黄的襻扣/缀在秋浦河细瘦的裙裾”,《视大海为新的目标》中“五指张开,明天向我奔来/五指聚拢,沙漠长出新绿”,《云顶山》中“白云坐遍山丘”“于心尖掐出朵朵莲花”“把松鼠喊成火焰,把流水唤作歌声”等。这些隽永睿智的语词在多变的组合后,变得有张力,同时也完成了诗人觉悟过程心境图像的再现。炼词炼句是一门以诗参禅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功课,也是一个诗家写作必修的功课。
王长征在《容器》一诗中写道:“如果写诗是一种修行/日子也可以是一种容器。”祝愿王长征在今后的写作日子里,早日实现自己“以诗参禅”的修行,步入自觉、觉他的大境界。
是为序。
(李云,安徽省作协副主席)
百丈崖
丽日阳光像个内向的小伙
蹑手蹑脚,在石上重复叠加
一段搁浅的时光
一位赶路疲惫歇息的巨人
安静,站立
等待攀登者造访
百丈是怎样一个距离
你常常望着半途而返的人们
一次次发出
落叶般的叹息
这里不是危崖,亦非险峰
你能感到石头与山峰平等
浅潭与龙池平等
悬崖与幽谷平等
一枚松针,一只蚂蚁
都能受到应有的尊重
百丈崖前
我愿褪去小小的虚荣
做瀑布里的一粒沙砾
书写一个不甚陡峭的崖壁
斜挂云端的理想
小鸟坐禅
傍晚时分
一只入定的小鸟
枯枝上安坐
如一团灰烬沉默
它用收紧的肢体语言
回应我好奇的询问
溪平如镜
像透明的翡翠
夕阳染红了水面
茶花的美目
被风撩得秋水盈盈
许是听够寺庙的禅机
小鸟与周身的一切
变成一句诗眼
山涧有足够的灵感任它挥霍
它却选择忘记自己
对抗身外的鲜活
这里似乎被遗忘
穿林而来
众水从石崖跳下
哗哗哗哗
一路跌跌撞撞滚入潭中
云顶山
白云坐遍山丘
山峰硕大的脑袋低垂
秋风奔跑在油画般的绿叶间
大自然赐我沁心的诗句
让温暖的小木屋在浓密的雾中呼吸
俊鸟于窗台上
高一声低一声啁啾
于心尖掐出朵朵莲花
佛光照彻天空
大地披上金色的斗篷
案上的杯中
绿芽伸展慵懒的四肢
浅吟低唱,与天籁应和
房子周围的花朵渐次醒来
俏脸上闪耀浓重色彩
幽香催醒了酣睡的万物
簇拥着每一粒飘浮的微尘
眼睛明亮
耳朵歌唱
生命涌动的四季在蓝天下兴致勃勃
为充满动感的景色命名
把松鼠喊成火焰
把流水唤作歌声
铜铃山的金鱼
碧水清波下的嶙峋怪石
阳光下翻动黑色的脊背
守护大山的金色神灵
水底舞动闪闪发光的鳍
饮水、觅食
音符般游弋在透明的水中
如同摇曳在丛林间的花朵
有时感到它们的鳞片嵌入心间
每当我想交谈
就化作一汪净水
铜铃山经风一吹
发出悦耳的声音
这些静止已久的金鱼
活过一生,抑或永生
它们从神灵的瞌睡中偷渡人间
享受着深山的寂静
面对山间无数棵盯着我的树
我更愿与一条鱼儿对视
它是那样恬静
让我变成一片叶吧
翠绿在这了无烦扰的山间
断掌
木板铺就的栈桥上
一只枯瘦修长的断掌伏卧
像沉睡已久的浪人
它曾与某只水鸟是一个整体
跃上高枝,挑逗白云
沐浴过高空的壮丽景色
如今,静静地躺着
与一条鱼的骨骸相伴
似在诉说一个悲剧故事
几只蚂蚁匆匆赶来
在生命与死亡的纠缠中
水面静如从前
抚摸着周身一切
而岸边,浓荫依然繁茂
藏着串串悦耳的鸟鸣
王长征,诗人、书法家。安徽省界首市人,作品见于《中国作家》《海燕》《红豆》《滇池》《飞天》《北京文学》《上海文学》《西藏文学》等文学期刊及多种选本,出版诗文集多部。现居北京,主编《中国汉诗》。
编辑:王傲霏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符力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k8凯发ag直营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北京市 . 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